数字化发展速度太快,企业的本身业务模式在变革,数字化转型需求在变革,对服务合作伙伴的能力要求也在变革,更重要的是,甲乙双方的关系也在变革。 从甲乙关系合作看,早已从简单的买卖关系,变成了共同为甲方的变革结果负责的深度共创合作关系; 乙方也不能纠结在合同上的功能list,美其名曰以功能实现了,这种优化不在范围内做这种“小乙方”;因为合作项目周期是长期的事儿,不是当下这个项目的短期合作; 甲方不应该是单独的出钱当甩手掌柜,什么责任和锅都扔给乙方,而是为了达到核心的目的和成果,一起投放自己的智慧,利用乙方的优势 ,达到最终变革的目标。 那么问题来了: 如果项目没有如期交付,责任谁来承担? 如果如期交付了,甲方不满意,要求反复修改,成本谁来承担? 如果甲乙方都满意了,项目落地情况不满意,结果谁来承担? 貌似走到这里,进入了一条死胡同?其实这还是以甲乙方对抗的关系来看问题;如果我们跳出来甲乙方的对抗关系,从双方的合作关系入手来看。 1. 如果项目没有如期交付,责任谁来承担? 1)如果项目没有延期交付,是不是在项目的沟通过程中出现了问题?如果有问题,是什么如何导致的?是否能避免?如果双方都认为是对方的问题,那么可能这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合作关系依然是对抗的关系。我们以双方合作共赢的态度和方式求得最终的结果。 双方以共赢的方式,可能对甲方来说,项目可能会延期,对乙方来说,可能有超出预算的费用。但是甲方获得是因为延期带来的项目的超预期期待值,乙方获得的是甲方的认可和后续可能持续合作的机会。如果是这种背景下的考虑,会从双发相互职责导致的结果变成双方共赢的结果; 项目总是要做的,成熟的合作关系, 从来没有非黑即白的对立论调; OK,那从甲方乙方各自的公司的角度来看,这种方式其实是投了更多,那么对企业来说,在这个项目上投入的“学习成本”是否能变成企业的复用资产,是否敏锐的感知到此次情况,是否基于此次情况进行了后续合理的调整,是否总结复盘成了组织经验从投入的成本变成了学习的资产?这笔账,公司老板也要算一算。 2. 那如果如期交付了,中间方案都确认的功能都实现了,甲方上线后不满意,要求做各种反复修改,成本谁来承担? 如果我们站在甲乙方卖卖的关系看,乙方全责,改吧;因为甲方是出钱不验收啊,但是从乙方的角度看,方案你们都确认过了,为啥现在要返回,真的拿出确认邮件来做沟通吗?那后面的项目还想不想继续合作了呢? 一般这种情况,乙方都是会配合,在可控范围内调整;当然,在这个过程中,对乙方来说可能直接的成本就是投入增加; 那就要提前看: 项目报价中是否有此部分的费用空间? 涉及到乙方的报价策略(还是项目经验) 与甲方合作带来的后续合作的可能而产生的更多的利润(企业的资源复用成本) 以及因为和甲方合作带来的品牌效应和资源合作机会效应; 看到没?从来不是一个单独的项目影响乙方的收入。是乙方的商业模式,经验,人力安排,及资源模式,影响乙方的收入。如果企业的整体架构设计的不好,项目经理在背锅,项目成员付出更多投入,而企业老板在承担损失。 对甲方来说,是赢家吗?我们站在双方互赢的角度看, 没有单独的输,只有双方的赢。 因为企业中很多数据部门或者信息部门在做数字化的项目,这些部门在企业中其实是承担了内部乙方的责任,完成交付后的不满意有可能影响内部在公司的口碑,甚至会影响了多部门合作的配合节奏。 看到没,甲乙双方协作的方式,才是最完美的方式,不能以对抗的形式做合作,而是以深度共创的合作模式,才能达到双赢结果。 OK,如果甲方乙方都通过了。项目落地出现了问题,在跑的过程中,不顺利,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,怎么办? 这就是今天我想说的核心。 二、数字化转型项目,一定是带着产品的心态做项目。 我们要有合适的预期,我相信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花钱做扔一块石头看一个水花的事情。一定希望做一个雪球一样的项目,持续迭代做好产品,通过产品赋能业务,持续达到盈利。 首先,目前的市场环境背景下,一定是做减法。投入最核心的资源做最重要的事情,聚焦聚焦再聚焦。关于如何做聚焦,企业80%都做的不到位。 确定目标和范围;“用80%的精力聚焦在最核心的目标上” 这句话轻飘飘的,从任何人口中都可以说出,这句话虚晃晃的,谁都能喊出来;但是如何才算是聚焦在核心目标呢? 至少通过4个如何来做核心目标的聚焦。 我们举个例子来扒一扒: 比如在项目初期,用户招募我们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;那核心应该是不同渠道的铺设及各个渠道路径的支持。 到这里的分析完事了吗?不,刚开始。 |
分享到: